“中國數字經濟正經歷飛速發展,前沿數字科技將對經濟增長產生巨大拉動作用。中國應該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契機,加強創新原動力引領?!辈ㄊ款D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郭屹近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眼下,數字經濟被視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3月3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舉行開幕式,今年的博鰲論壇設置了多場與數字化相關的分論壇。
作為多次受邀參加博鰲論壇的嘉賓,郭屹對招商引資、城市發展戰略、產業規劃有深刻的見解。郭屹認為,數字化背景下,城市招商的模式應該擁抱互聯網,嘗試新變革。企業應該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這將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助力。
講好“中國故事2.0”
過去一年充滿挑戰,中國一直在積極努力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經濟環境整體向好。
“面對逆境,中國彰顯了強大的韌性,并向世界展示了在堅持創新和加大合作方面的決心?!盉CG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至少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25%?!耙虼?,我們相信,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中國經濟和在華經營的企業未來將更具韌性?!惫僬f。
郭屹舉了三個例子:一是,內需提振將促進包括消費品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到2030年,中國將預計增加7300萬中產階層,為消費市場創造巨大的潛力與機會;二是,中國數字經濟正經歷飛速發展,前沿數字科技將對經濟增長產生巨大拉動作用;三是,據BCG估算,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在2050年前至少將投入累計250萬億元,相關的綠色投資對GDP的貢獻將達到2%-3%?!斑@筆巨額投入又將催生出不可計數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新企業與新行業,為中國經濟增長按下‘加速鍵’”。
為了繼續推動經濟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
“外資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惫僬J為,應當在不忘初心的基礎上講好“中國故事2.0”?!叭缃?,中國的整體環境與發展模式與幾十年前已有了不一樣的變革,尤其是隨著疫情擾動因素的減弱,中國市場將釋放出巨大潛力。在各個行業領域挖掘不一樣的‘中國故事’,可以讓世界了解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從而提升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
與此同時,郭屹表示,中國應該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契機,加強創新原動力引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磁場吸引外資,在與外商合作共贏的同時促進創新要素全球流動。
招商引資模式需創新
為了吸引外資,國內各個城市目前都在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而傳統的招商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競爭要求。
郭屹表示,除了政策紅利與減稅降費等支持,政府應當以“細節制勝”,更進一步的優化并細化外資營商環境。細心聆聽外資的訴求與問題,并深刻理解其業務邏輯與內涵,做細做穩相關落實工作,讓外商切實感受到政府的關懷與支持,增強外商的投資信心。
郭屹認為,政府在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注意如下問題,以適應市場化的進程。
首先,需要對城市進行“再定位”,突出全新競爭力。中國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是城市的快速變革與更新。因此,當地政府應對城市進行再定位、再包裝、再宣傳,使外界對城市的認知與時俱進。
其次,招商模式需要持續創新。數字化背景下,城市招商的模式也應該擁抱互聯網,嘗試新變革。通過更多元化的渠道進行招商,包括不限于自媒體宣發、元宇宙跨界等,最大化曝光量,使得城市形象更多元立體,貼近新興產業生態。
最后,需要形成國際化的競爭視野。城市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已不僅局限于國內,外商的選擇范圍也早已走向全世界。當地政府應當打開國際化格局,從企業角度出發思考城市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勢態,以此為基礎拓寬投資領域,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新環境。
企業應培養創新性人才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下稱《規劃》)中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兑巹潯诽岢?,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在建設數字中國的過程中,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郭屹認為,企業面臨技術創新、業務能力、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挑戰?!安贿^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與多數企業的積極嘗試布局使得大部分挑戰都可以通過借鑒學習、融會貫通來解決。中國具有大量應用型人才,善于在現有問題與挑戰中找出解決之道。而技術革新的更進一步突破則需要更多有逆向思維、顛覆性思維的人才,如何成為那個提出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人,將是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將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助力”。
因此,郭屹建議,在數字化的人才結構上,企業應該給員工更多自我發揮和嘗試的空間,打破框架限制,培養顛覆性思維人才,提供在現狀中創造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機會,才能搶占全球未來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郭屹認為,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加碼進一步改變了世紀產業的發展格局,而中國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也使得各類產業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增長空間?!兑巹潯钒l布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科技的投入也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全新機會點。
“過去中國在產業數字化上進行了大量投入,將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的升級與改造。而從今年開始,可以看到數字產業化的蓬勃發展,以當下熱點的GhatGPT為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有機會投入產業化生產并進行大規模應用?!惫僬f。
數字城市要以人為本
人工智能將推動多個領域的變革和跨越式發展,比如城市建設。在郭屹看來,數字城市的建設,將推動城市管理模式發生三方面變革。
首先,葡萄藤式的城市群落將加速出現。當前中國城市的群落管理模式更多為聚點型,由一個中心向周邊擴散,并受人力資源的影響,只能延伸擴散至一定的程度。而數字城市的建設將大大減少人力的影響因素,通過人工智能管理,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安防等等,擴大城市群落的管理半徑,從而形成葡萄藤式的城市群落,由點成群,使城市聚集形態發生轉變。
其次,城市的管理形態將從過去的“九龍治水”變成“一龍治水”。智慧城市的實現將打破城市各部門間數據資源不相通、管理模式不統一等現狀。減少資源互通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通過人工智能將城市信息匯聚在“中腦”并生成最優解,實現管理模式優化。
最后,“人機共治”的治理框架將在未來成為可能。當智慧城市的各項城市傳感系統更加充分與成熟后,城市的管理模式將大大減少現有的政務人力,減少重復討論決策的溝通時間。通過人工智能的成熟分析與科學計算得出最優解后,直接交予決策者,使得整個決策流程更加科學高效。
不過,郭屹也提到了數字城市帶來的最大挑戰將是城市人情味的淡薄?!叭绻鞘型耆珜崿F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治理體系,基于現在人為決策的感知末梢就會變弱,與其相對的是各項機械化的數據與公式,而數據背后的民情民意在這一程度上將可能被忽略。我們也觀察到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在著力研究如何將‘高科技+人情味’有機融合,從而在不脫離群眾的情況下建設智慧城市,相信未來一定可以找到平衡的解決方案”。
其次,郭屹認為,數字城市的建設需要布局更多新一代的基礎設施,這將要求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其盈利效果并非立竿見影。數字城市建設刻不容緩,也需要長期規劃。
最后,數字城市的建設需要以人為本。郭屹建議,可以加強貼近民生的宣傳教育、講好數字惠民故事,增加大眾對建設數字城市反哺自身紅利的感知程度,進而主動加入到提升自身數字素養的行動中來?!爸挥心蹚姶蟮纳鐣С?,才能發揮數字城市建設的最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