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正在贏得更多關注。
3月28日—3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召開的四天時間中,與ESG直接相關的分論壇就有兩場,分別是“ESG 投資如何行穩致遠”“企業的 ESG 成果測定”。在其他的論壇中,也有多位專家和企業家在談論ESG。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研究院院長謝安甚至表示,博鰲論壇的主題是“不確定的世界”,ESG給企業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了一個確定的方向。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又稱為ESG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
3月30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表示,ESG代表一種標準,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做生意,都要有ESG作為標準,否則企業就沒有辦法出售產品。
“在ESG領域,如果真有什么問題,很可能是企業在執行方面出現了問題,而不ESG的定義出現了問題,環境、社會和治理都有非常清楚的定義?!?金立群說。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認為,ESG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但還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拔覀冇幸粋€很好的目標、很好的理念、很好的口號,但是一旦實行起來,我們經常會犯一個毛病,就是急于求成,離開中國的實際?!?/p>
困惑
在博鰲亞洲論壇“ESG 投資如何行穩致遠”分論壇現場,吳曉求表達了他對ESG發展的困惑。
吳曉求以“雙碳”目標舉例說,“雙碳”目標路徑說得很清楚,但有些地方急于求成,想在一年之內甚至一個月之內就要達到,導致本來在冬天依靠燒煤取暖的地區無法取暖,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
吳曉求表示,我們要認準ESG這個目標,不斷去往前推行才是正確的,不能急。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要從實際出發,經濟活動要回到原點。企業一旦不盈利,就沒辦法做其他的事情。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ESG和盈利還是有一些沖突,但不是說ESG沒有做好,企業就不能去盈利。ESG是一個正確、遠行的目標。
“現在ESG成為了一種非常風靡的口號,我參加過很多會議,一提就是干這個,有時候它還忘記了企業的本原——如何把企業做好、把企業擴張,天天就喊ESG這個事情?!眳菚郧蟊硎?。
近年來,企業熱捧ESG漸成趨勢,監管、上市公司、資管機構、評級機構等多方力推ESG生態發展。如證監會2018年9月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首次確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國資委也提出要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
但是,在吳曉求看來,做企業首先要把自己做好,技術創新、客戶服務、市場占有率很重要。產品設計要符合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非金融企業,需要先把主業做好、合規合法經營,這才是做好ESG的基石,然后才能談其他宏偉的目標。
吳曉求也坦言,帶了三個博士生,有兩個寫ESG,搞得自己也很困惑。
信心
盡管,吳曉求在博鰲論壇中給ESG潑了一點點“冷水”,但更多的人在這里表達了對ESG的信心。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家強介紹,港交所從2020年開始要求上市公司進行ESG披露,而在港交所上市的央企數量約120家,從中節能為其中一些企業做的ESG服務來看,目前這些企業做得都不錯。港交所上市公司和在內地上市的公司差不多,因此我對中國企業做好ESG工作充滿信心。
3月31日,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社會責任(ESG)報告公布,其董事會聲明稱:董事會是本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工作最高決策機構,對本公司ESG工作承擔最終責任。本公司董事會設立了以董事長為主任的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負責開展ESG重大事項的審議和決策工作,制定ESG相關工作方針、戰略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年度工作預算,評估、厘定本公司ESG相關風險及機遇,監督風險管理及監控體系,并定期檢查本公司ESG表現及目標達成進度,對ESG工作執行結果進行考核評價。
此外,中國能建的ESG報告還延伸到了其供應鏈系統,提出“大力推行碳中和、綠色、節能環保選材導向,從社會公開的環境利益出發,優選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的產品,降低碳排放的同時實現對社會及自然環境利益最大化?!?/p>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名譽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在博鰲亞洲論壇中也提到,歐洲有一項關于供應鏈ESG責任的新法律,在此之下來自各方的企業需要確保全世界的供應商都遵守ESG的標準,這是相當艱巨的任務,因為他們不僅需要看自己第一線供應商的情況,還需要查看二線、三線供應商的情況。
漢斯-保羅·博克納所提到的法律是2022年歐盟發布的《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該指令要求ESG貫穿的是整個供應鏈,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企業都需要達到合規。
盡管ESG被各方所看好,但其發展進程中仍面臨一些難點。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文仲認為,ESG理念在中國執行過程中有比較大的困難。一是很多企業還在以資產規模、利潤額、是否進世界五百強來作為企業目標;其次,很多地方把金融占GDP的比重作為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推動ESG有幾個痛點。第一是中國企業理解不夠,導致企業的評級比較低;第二是ESG覆蓋的范圍比較窄,上市公司可能還沒有被完全覆蓋,中小企業更是如此;第三是數據少。雖然公司被強制要求披露的數據在不斷增加,但更多數據還是來源于年報,標準不太統一。所以通過這些數據推動ESG有困難?!?蘇文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