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估值在慢慢回歸。同時,各種政策的支持正在出臺,底層技術不斷突破,可以說國內創新藥產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的關鍵發展期。而這一關鍵時期需要藥企優化創新,加強基礎創新能力,更加系統化地規劃和平衡新藥品的商業化和生命周期管理?!贬槍┠晡覈鴩鴥人幤蠡A研發能力不足、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在第七屆中國醫藥創新和投資大會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醫藥創新投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指出,企業應該尋找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差異化出圈成為藥企制勝路徑之一。
從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經歷了由狂熱到冷靜的兩極反轉,2021年下半年以來寒意席卷一二級的市場,一批Biotech上市企業的估值紛紛從高位跌落。如今,逐漸回歸理性的資本市場重新聚焦生物醫藥企業的可持續性、更加關注到生物醫藥企業是否“真創新”。
去年以來,我國醫療健康行業開始從規?;蛱豳|增效演進,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也向前移動。作為投資機構更愿意投早、投小和投真創新。國內藥企在臨床經驗逐漸充足的條件下亟待更好地提高藥物可及性,控制成本,惠及中國乃至全球的患者?!拔磥?,基于底層技術的持續增長、創新和醫療改革的深入,整個醫療創新市場出現新的機會,尤其是在新藥研發、器械診斷服務、數字服務、免疫等領域?!绷猴I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投資醫療這一項目并不單有資本屬性,梁颕宇認為,投資公司作為創新的連接者,在醫療產業中同樣具備強社會責任,除發揮自身的資源整合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難題外,也應助力優秀企業成長,滿足更多的醫療需求,這可能是比投資本身更有意義的事。
“十三五”期間,大量傳統制藥企業加快創新轉型,創新創業型企業明顯增多,進入臨床階段的新藥數量和研發投入大幅增長?!笆奈濉逼陂g將有一大批醫藥創新成果完成臨床研究和申報上市,醫藥工業也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笆奈濉币巹澨岢?,“十四五”期間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額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在政策和資本的助推下,醫藥產業的創新正在發生明顯改變,梁颕宇表示,盡管醫藥產業創新在進行快速升級,但產業創新升級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問題,“首先是基礎研究能力與轉化能力的不足,同時,同質化研發現象逐漸凸顯,企業的持續性受到挑戰?!?/p>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指數白皮書》顯示,2021年占全樣本比重12.6%的非器械類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的研發指數均為最低值60.000,表明該部分非器械類中國醫藥上市公司并無任何本指數定義的研發活動(包括研發投入、研發成果、研發質量和研發支持),藥企增長似乎略顯乏力。
梁颕宇認為,一方面我國基礎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另一方面是藥物研發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大家都在扎堆研發PD-1,但大概八、九年前已經有200多個PD-1在研發,所以同類靶點同質化研究、產品和在研管線非常重復。在醫保談判、藥品集采常態化大背景下,同質化競爭一定會給企業估值和定價帶來影響。
不過,梁颕宇也指出,目前國內創新藥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生物醫藥產業的估值也在慢慢回歸,國內創新藥的產業已進入新一輪的關鍵發展期?!爸袊鴦撔滤幤髽I正在開始尋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第一個就是創新靶點前移,分子的試劑差異化越來越成為趨勢?!?/p>
啟明創投投資的信念醫藥或是差異化出圈的案例之一。
據信念醫藥官網信息,2021年信念醫藥全資子公司信致醫藥自主研發的AAV基因治療藥物BBM-H901注射液,已在國內獲批臨床,用于預防血友病B的成年男性患者的出血。據悉,這是國內第一個獲批進入注冊臨床試驗的血友病AAV基因治療藥物。
實際上,在幾月前,美國獲批了同款基因治療血友病的產品,據報道稱該藥是目前全球最貴的藥,并沒有多少人可以負擔得起350萬美元一個療程的藥物。
基于此,梁颕宇表示啟明創投投資中國藥企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中國也有更多的創新藥出來,國內創新藥的價格能夠更加親民,提升中國乃至全球病人的藥物可及性。
梁颕宇提出,藥企優化創新的關鍵在于加強基礎創新能力,更加系統化地規劃和平衡新藥品的商業化和生命周期管理,回歸到根源上,需要注意幾個創新要素:“一是領先的科研人才回歸中國,帶來他們的國際化視野;二是基礎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加速推進;三是臨床研究積累逐漸豐富,生物制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臨床試驗的成本可控甚至更低;四是產品迭代速度加快,創新要素的匯集加速了中國醫藥醫療健康技術從模仿邁向創新的驅動?!?/p>
過去一段時間,生物醫藥行業里面投融資額度、IPO數量也有所下降,據今年3月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生物醫藥投融資藍皮書》,2022年二級市場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融資熱度降溫。報告數據顯示,全年總計57家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在中國和香港二地完成IPO。同時,與2021年相比,生物醫藥企業一級市場融資額大幅度下滑,2022年單起最高融資額度也遠低于2021年的最高融資額,反映出投資人漸趨理性和審慎的眼光。
對此,梁颕宇認為,新冠大流行讓醫療健康行業潛力加速釋放,全球對于生物醫藥技術的增長前景非常樂觀,因此大量的資金涌入醫療健康領域,很快出現了井噴現象。企業的估值開始水漲船高,資本市場也迎來了股市的狂歡。同時,企業上市后盈利能力和研發進展不足,出現破發、估值回調。因為市場情緒的傳導,一些基本面尚可的企業也面臨著估值回調的問題。
而Biotech生物技術公司以創新為首要目標,通常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特點。面對可能的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模式的可行性、產品競爭壁壘、未來盈利的確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和預期。
梁颕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想要在當下獲得融資的企業,需要看企業內在的經營和價值,包括如何用技術解決未被滿足臨床的需求,提升企業價值和競爭力?!皩τ谟惺杖氲钠髽I,我們建議加大研發和人才儲備,在核心范圍內做更多更好地探索。打開國際的視野,加強國際化布局,為企業長期的發展積累力量?!?/p>
與此同時,在梁颕宇看來,生物醫藥細分投資機會將聚焦到解決臨床剛需的產品和醫療創新與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協同合作?!拔覀兛春冕槍χ卮蠹膊∧軌驅ふ业讲町惢偁巸瀯莸钠髽I,無論是靶點的差異化,技術平臺的差異化,還是適應癥的差異化,包括之前被市場忽略的慢性病、傳染病、婦科疾病等領域?!?/p>
2023年以AI為代表的底層技術也突飛猛進,醫療創新領域和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協同合作成為關注的方向,因此,梁颕宇認為提升差異化的另一方法是技術平臺的差異化,不少企業利用AI技術來發現藥物靶點,實現實驗室的自動化。
如英矽智能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利用生成式AI識別和發現新穎靶點,并從頭生成化合物的AI制藥公司,其IPF項目也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由AI發現的藥物,該企業開發藥物的速度和質量都顛覆了以往認知。
“從我們的角度,還是很看好科技和醫療相結合的模式?!绷猴I宇補充道。
在談及醫藥企業和投資機構該如何平衡創新藥研發的投入和臨床商業化失敗的風險時,梁颕宇以產品管線為例表示,首先要找到最具價值的管線,一些公司存在管線過長和過多問題,會造成資金和精力的分散,不利于資源的盤整和高效配置,建議找準方向,真正去推動最有市場價值,最重要、最急需的產品管線。
其次,企業要善于要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來加速自己的研發進程,梁颕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也曾多次呼吁并非每家創新公司都需要建立生產基地和廠房,現在市場上配套的CDMO已經非常完善了,可以提供臨床新藥、工藝開發和制備。加速藥企從臨床前到商業化的生產全流程,讓藥物研發更高效率?!?/p>
梁颕宇進一步指出,目前醫療健康行業開始從規?;蛱豳|增效演進,企業估值逐漸回歸理性,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也向前移動?!巴顿Y機構都愿意投早、投小和投真創新,以創新技術和科研成果轉化為主的早期項目,受到的關注是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p>
梁颕宇指出投資公司作為創新的連接者,也會發揮自身的資源整合作用,不僅幫助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一些難題,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新的機會和發展思路,創造合作機會,這種產業的深度拓展和生態賦能也非??简炌顿Y機構的實力,對于早期企業來說,可能比“投錢”更具有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