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實行全面注冊制改革是今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經過艱辛的努力,主板首批注冊制新股已經亮相,其發行價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實行核準制的時候,股票發行環節中盡管也有機構詢價的安排,但同時也有23倍發行市盈率的“窗口指導”。實施注冊制以后,這個無形的限制被打破了,機構在詢價中的作用更加突顯,加上目前市場上炒新氛圍依然比較濃厚,新股的發行價普遍定得比較高,以至于監管部門不得不出臺帶有“限高”色彩的報價剔除規則。
雖然也有一些傳統行業的新股發行價被壓到23倍市盈率之下,但這畢竟不是主流現象,注冊制下新股發行價走高,是客觀現實。在全面注冊制改革鋪開以后,主板新股發行價大概率會上升,并且還引發了今后還能不能繼續申購新股的討論。
現在,主板首批注冊制新股已經發行,從發行市盈率來看,當然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與科創板、創業板剛實施注冊制時的新股市盈率相比,還是要便宜不少??傮w而言,主板新股發行價上升幅度較為有限。
一方面,在科創板、創業板發行的新股,由于市盈率普遍高于同類品種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在上市后頻頻破發。導致機構在申購新股時不斷調低詢價水平,新股發行價也隨之走低。加上滬深主板上市新股以傳統產業龍頭企業為主,發行市盈率自然難與科創板、創業板相比。
另一方面,注冊制新股上市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板制度,加大了操作新股的風險,也令申購新股的投資者采取更為謹慎的做法,使得投資者改變了以往以入圍有效申購區間為第一目標的思路,開始傾向于多考慮投資的安全性。
而這些,都使得主板市場新股難以高價發行,特別對于那些題材不那么突出,成長性也較為有限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加上主板市場因為定位上的原因,雖然所發行的股票仍然受到投資者歡迎,但市場的追捧熱度還是有所下降,發行市盈率也就不可能像科創板、創業板那樣高了。
從日前公布發行價的幾個主板公司來看,其發行市盈率還是要高于以前約定俗成的23倍,但一般也就在40倍以下,個別的也有在20倍左右。當然也有一些因為所處行業的因素,還是超過了50倍。如果與同類品種在二級市場的市盈率比,則通常高出50%左右。與以前的情況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說明注冊制下理性投資的氛圍增強了,投資者的偏好也趨于謹慎,市場運行的合理性也提高了。
有鑒于此,普通投資者似乎也不必擔心新股能不能再申購的問題,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的思維,申購新股的市場機會還是存在的,作為一種風險投資,其價值也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以往的那種投機空間被壓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