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安曼
一直號稱“疫情期間零倒閉”的網紅火鍋店湊湊,也扛不住了……
3月28日晚,湊湊的母公司呷哺集團發布了2022全年財報。財報中透露,呷哺集團在2022年關閉81家呷哺呷哺餐廳、3間湊湊餐廳。
呷哺集團解釋,這些餐廳關閉的原因是大多數產生虧損,多數不符合呷哺呷哺推廣的“高性價比”模式的地區經營,且其模式不能夠恰當反映品牌形象。
閉店的消息傳出,呷哺呷哺連續3個交易日反彈。
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
2022年3月份,呷哺呷哺曾預計2022年新開門店數量將會有156家,但年中預測則成100家左右。
實際情況是,呷哺呷哺2022年旗下營業餐廳總數為1026間。新開了41間呷哺呷哺餐廳、44間湊湊餐廳及1間趁燒餐廳。同時也關閉了81家呷哺呷哺餐廳、3間湊湊餐廳。整體至新增了2家店。
在餐廳不斷地開張與倒閉之間,呷哺集團交出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
公告顯示,呷哺集團在2022年實現收入47.25億元,同比下降23.1%;歸屬于母公司的凈虧損為3.53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0.4%。公司解釋,主要受到疫情影響,餐廳無法正常營業。
其中,2022年,呷哺呷哺業務收入22.86億元,同比下降35.1%;湊湊業務收入22.06億元,同比下降6.3%。
據公告披露,2022年,呷哺集團旗下營業餐廳總數為1026間,其中包括801間呷哺呷哺餐廳,224間湊湊餐廳。受疫情影響所致,以一家餐廳一天為單位統計,呷哺呷哺所有餐廳2022年無法營業天數約18萬天,湊湊火鍋所有餐廳無法營業的天數超8500天。
最致命的是,由于疫情影響,2021~2022年,呷哺呷哺餐廳翻臺率分別為2.3、2.0,客單價從62.5元增加至63.9元;湊湊翻臺率從2.5降至1.9,客單價從140.6元升至150.9元。
股價一度暴跌近90%
1998年,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在北京西單開出第一家呷哺呷哺。一時間,一人一鍋的臺式小火鍋風靡京城。
2014年12月,呷哺呷哺在港股上市。上市后的四年里,呷哺呷哺進入業績爆發期,2015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由24.25億元增至47.34億元,凈利潤由2.63億元增至4.62億元,幾乎實現了倍增。
但是很快隨著海底撈等35萬家火鍋的崛起,2019年,呷哺呷哺“變天”了。當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27.4%;凈利潤2.88億元,同比減少37.7%。
股價也隨之一落千丈。不過,得益于湊湊的爆火和2020年初期疫情的快速控制,呷哺呷哺的股價在2021年2月中旬創下新高27.15港元,但是湊湊火鍋創始人兼CEO張振緯的出走,給呷哺呷哺帶來致命一擊。
2022年3月,呷哺呷哺首次虧損。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呷哺呷哺營收創下歷史新高62億元,但是凈利潤卻虧損2.9億元。
股價也在此時創下歷史新低2.84港元,較此前的高位暴跌90%。
缺斤少兩湊湊被連立案查處
呷哺集團曾在公司2022年中期報告展望公司前景時指出,將繼續擴張湊湊餐廳,“事實證明,湊湊確為本集團成功及有利可圖的模式?!?/p>
作為全集團的希望之光,湊湊火鍋卻因為品控問題屢屢被查。
3月15日,#湊湊火鍋缺斤少兩被查#一話題登上熱搜。
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3月14日,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會同市計測院,對位于打浦橋日月光的“湊湊火鍋·茶憩”等店鋪開展了飛行檢查。
執法人員在“湊湊火鍋·茶憩”抽取了“湊湊肥?!薄皽悳惡团!薄芭潘岣嵫蛉狻薄芭潘崂吲湃狻薄扒喙S”等五樣菜品進行現場稱重。
檢查發現,“湊湊肥?!痹诓藛螛俗ⅰ?50克”,實際稱重140.43克,偏差-9.57克;“湊湊和?!痹诓藛螛俗ⅰ?00克”,實際稱重177.90克,偏差-22.10克,商品實際重量值與結算重量值之差超過規定負偏差(按照規定,肉類稱重范圍小于2.5千克的,其負偏差允許值最高為5克),涉嫌違反《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其余菜品:“排酸羔羊肉”稱重偏差-2.88克、“排酸肋排肉”稱重偏差+0.26克、“青筍”稱重偏差+1.51克,符合相關規定。
同時,檢查中發現,該門店使用的用于貿易結算的電子計價秤未經強制檢定,涉嫌違反《計量法實施細則》。針對上述違法行為,執法人員將對其立案查處。
對于被曝光的問題,湊湊火鍋回應稱,為相關餐廳發生的問題表達深深的歉意,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對相關餐廳進行整改,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并要求餐廳加強運營管理。
湊湊火鍋表示,正再次校準全國200余家餐廳的出餐電子秤,進一步加強餐廳的出餐標準管理和內部檢查,確保餐品嚴格執行標準。同時,在全國餐廳設立“公平秤”及“監督提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