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2年整體業績承壓,板塊有望迎來“底部反轉”
中國基金報記者趙心怡
各家券商陸續亮出2022年“成績單”,從中證協率先披露的2022年證券公司“總成績”來看,“承壓”仍是本年報季的關鍵詞,行業總體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降幅均超過20%。140家證券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949.73億元,同比下降21.38%;實現凈利潤1423.01億元,同比下降25.54%。
截至2022年4月1日,wind數據顯示,共有28家券商/券商概念股公布2022年年報,前十大券商中僅剩國信證券還未披露年報。從已有數據可知,2022年凈利潤超百億的券商僅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3家,只有2家券商凈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營收方面,中信證券以超650億元的營收居于行業首位,營收超過300億元的券商還有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3家。
營收規模大面積滑坡
僅2家凈利實現正增長
從營收情況來看,“強者恒強”局面依然明顯,但規模大面積下滑。2022年僅有12家券商營收超過100億元,2021年則有18家券商,2022年營收超過200億元的9家券商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華泰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申萬宏源。
其中,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家的券商為紅塔證券(87.56%),中山證券(60.61%)和中原證券(57.45%);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等多家大型券商營收同比降速也在兩成以上;浙商證券和華林證券2家券商營收微增。
在證券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各家券商凈利潤下滑也非常顯著,目前公布的數據中僅有方正證券和信達證券2家券商實現凈利正增長,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龍頭券商凈利潤降幅均超過20%,申萬宏源更是同比直降70%。
業績“打骨折”,凈利潤同比下降超97%的紅塔證券在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公司自營業務持有的金融資產受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導致公司凈利潤發生較大變化。
2021年凈利潤超過“百億”的券商多達10家,而2022年仍在“百億俱樂部”之列的僅剩下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3家券商,隨其后的是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和中國銀河證券。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依然穩坐“券商一哥”寶座,凈利潤超過第二名98.1億元,招商證券凈利潤80.72億元反超去年第四的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凈利潤躍居第四,成為該公司史上最好凈利潤排名。東方財富母公司(含天天基金網)凈利潤85億元,不過東方財富證券的凈利潤只有52.78億元。
自營業務成“勝負手”
方正、華林表現亮眼
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的情況下,券商自營業務成了業績盈虧的“勝負手”。據中證協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行業實現證券投資收益608.39億元,同比下降55.94%。
按照“自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口徑進行計算,2022年自營業務收入在50億以上券商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國銀河、招商證券和申萬宏源。中信證券去年以176.36億元的自營收入穩居行業第一,中金公司的自營收入也在100億元以上,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的自營收入分別為70.26億元和60.27億元。
而海通證券、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和國元證券的自營業務都出現了虧損,海通證券直接虧損10億元,東興證券的虧損也高達7億元。
從同比變動來看,方正證券、華林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尤其是“黑馬”華林證券,自營業務2022年同比大幅增長227.14%。對此,華林證券表示,公司自營業務側重固定收益類業務,注重策略交易與分散投資,夯實基本盤;權益類業務控制股票投資規模,把握投資機會,有效防御市場風險,投資收益率大幅超越市場各主要指數。
券商板塊有望迎來修復
雖然2022年券商業績普遍承壓,但隨著全面注冊制的進行和經濟逐步復蘇,多家券商認為券商板塊在2023年有望迎來修復。
天風證券指出,當前券商板塊估值顯著低估,PB僅1.2X,處于近十年10%分位以下;金融監管架構調整證監會提級管理,資本市場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后續更多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政策有望持續出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中介有望長期受益注冊制改革和直接融資比重的提升;通訊、基建等行業正逐步兌現中特估背景下上市央國企價值重估邏輯,目前國資背景上市券商占比超70%,估值相對更低的中字頭頭部券商后續有望獲得更多資金青睞,提振板塊估值。
海通國際也稱,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的重大里程碑,標志著真正市場化的時代來臨。預計全面注冊制落地后,券商投行業務及機構業務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則將直接受益于市場的擴容。
南京證券認為,當前行業業績低點已過,隨著經濟復蘇驅動市場回暖,券商業績有望迎來底部反轉。當前券商板塊估值仍位于歷史底部,PB僅1.29倍,對應近十年歷史估值分位數為12%。后續待市場情緒進一步回暖,券商板塊估值有望進一步上升。
財富管理“減速剎車” 券商醞釀新打法
中國基金報記者莫琳
自2018年末掀起的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熱,在2022年遭遇嚴峻考驗。
根據中證協數據統計,得益于證券公司財富管理轉型,全年證券行業實現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59.74億元,同比增長9.47%。
但是作為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下滑明顯。在已公布年報的20多家上市券商中,僅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三家券商實現了正向增長。大多數券商,包括中信證券,也同比下降超30%。
兩大重要指標同比下降
頭部券商醞釀“機構化”、“國際化”
多位資深券商人士認為,代銷金融產品收入是現階段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衡量指標,該項收入的增加以及該項收入占財富管理比重的提升,體現了券商財富管理能力的增強。
就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這個指標來看,中信證券正在失去以往的絕對優勢。該公司去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相較于去年的25.5億元,下降了36.6%。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以12.1億元和9.7億元暫列第二和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的代銷收入去年分別同比增長6.14%和24.36%。
整體來看,2021年代銷收入超過5億元的券商有10家,而2022年,截至目前,僅有中信證券等5家券商的代銷收入超過5億元。
與此同時,檢驗財富管理轉型是否見效的重要指標——代銷凈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的比重,也大多同比下降。僅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同比上漲。
代銷比重超過10%的公司中,浙商證券跌出榜單,華泰證券首次進入。
客觀上來看,受2022年市場巨幅震蕩、債券風波等諸多黑天鵝事件影響,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處于趨勢性下滑屬于正?,F象,但券商財富管理的新業態探索同樣顯現出不同亮點,或是企業家辦公室業務,或是股票投顧,抑或是海外財富管理業務。
以華泰證券為例,旗下交易APP“漲樂財富通”平均月活數達926.8萬人,同比提升4.0%,月活數仍居券商類APP第1名。公司以科技驅動轉型,研發費用率快速提升,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19.6億元,占營收比重6.1%,同比提升2.42百分點。源源不斷的客戶給金融產品代銷迎來了“活水”,在2022年基金市場新發基金份額同比下降50.1%的情況下,公司代銷收入保持逆勢增長,實現代銷金融產品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24.36%,貢獻證券經紀收入比重提升至10%。截至2022四季度末,公司銷售保有非貨基金規模1367億元,券商中排名第2。
國內財富管理業務蒸蒸日上,國際業務也大放異彩。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泰證券境外子公司AssetMark平臺資產總規模914.70億美元;AssetMark平臺總計服務9297名獨立投資顧問,其中管理500萬美元以上資產規模的活躍投資顧問2882名。數據顯示,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占到其營收的20.71%。
越來越多的券商達成共識,持續受益于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資產轉移,券商經紀業務由以交易為導向的傳統模式向以資產配置為導向的財富管理買方模式轉型。除了要重點打造好產品體系之外,提升高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的比重,成為頭部券商的重要策略之一。
有券商財富管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機構客戶需求呈現綜合化、定制化及跨境化趨勢,對券商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
中金公司在年報中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機構化進程持續加速,大量傳統通道性業務面臨巨大壓力。對此,公司圍繞“機構化”、“國際化”、“產品化”持續進行能力建設,提早布局新賽道,緊密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重點部署領域,推動以資產管理業務、私募股權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持續發展。
中信證券也表示,境內機構股票經紀業務將繼續深耕傳統客戶市場,提升客戶有效覆蓋率,開拓財富管理機構業務客戶市場,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境外機構股票經紀業務在亞太地區保持排名前列的市場地位。著眼全球,凝聚共識,團結協作,積極協調公司各類業務產品和資源,增加對新領域、新業態的布局,為客戶提供綜合權益類投資交易的鼎力支持。
基金投顧業務承壓
華泰證券驟減55億元
基金投顧作為券商財富管理的重要創新業務,在運行了近一年后,在很多券商的年報中只字未提。
目前能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底,券商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規模破百億元的仍然只有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
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東方證券旗下基金投顧業務共推出了“悅”系列和“釘”系列兩個產品體系,共13只投資組合策略,規模約149億元,服務客戶約16萬。
中信證券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累計簽約客戶近14萬戶、累計簽約資產超百億元。
華泰證券2022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產139.13億元、參與客戶數量61.76萬戶。而在2021年底,基金投顧業務的資產總規模以及簽約戶數分別為195.11億元、72.21萬戶。
這意味著華泰證券的基金投顧客戶減少超10萬戶,管理規模下將了55億元。而事實上,這一現象存在于大多數的券商。
申萬宏源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公募基金投顧累計簽約客戶超6萬人,存量客戶人均委托資產達到6.20萬元。而在2021年底該業務的簽約戶數則達到了9.5萬戶。
國聯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基金投顧簽約資產規模68.80億元,較2021年底資產總規模為102.63億元,2022年度下滑超過30億元。而從公司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戶數來看,在2022年保持了增長,達到24萬戶。由此可見,基金投顧業務簽約資產規模的下滑主要來自人均資產的減少。
北方某券商財富管理負責人對記者坦言,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全年業績的中位數為-21.12%、均值為-20.80%,市面上大多數的基金投顧產品在2022年都告負,“基金掙錢,基民不掙錢”的難題仍未突破。
就下一階段如何實現公司基金投顧業務增長,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認為,整體的基金投顧業務在實踐過程中,與客戶財富規劃的結合不足,跟客戶資產配置整體解決方案的結合也比較有限。未來,公司將加強從客戶財富規劃視角構建組合策略,進一步幫助客戶細化投資場景。在“銀行螺絲釘”投顧服務實踐被證明有效的基礎上,公司將在線上不斷推廣和擴大“銀行螺絲釘”投顧服務模式,在線下緊密圍繞基金投顧業務模式的構建、組織形態,目前公司已計劃試點2至3家分支機構進行買方投顧服務轉型。
數字化轉型提速 上市券商信息技術投入“狂飆”
中國基金報記者 閆晶瀅
隨著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推進,各家證券公司“真金白銀”砸向科技領域的投入也在水漲船高。
近期,上市券商2022年年報陸續落地。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3家上市券商/券商概念股披露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情況,合計金額高達205億元。其中,22家券商投入規模超過1億元,9家券商投入突破10億元。不僅頭部券商投入持續增加,部分中小券商也意圖通過科技賦能實現“彎道超車”。
信息技術投入規?!翱耧j”
雖然2022年券商業績水平有所走低,但在信息技術投入上,各家券商仍不吝惜信息科技投入,投入規模持續提升。
記者統計目前已披露該項數據的23家上市券商情況來看,22家券商投入規模超過1億元,9家券商投入突破10億元;10家券商信息技術同比增長超過20%。不難發現,證券行業在金融科技上的“軍備競賽”仍在持續。
具體來看,數字化轉型走在行業前列的華泰證券,在2022年的信息技術投入排名中繼續“霸榜”:2022年投入高達27.24億元,同比增長22.3%。華泰證券表示,其公司一貫重視信息技術創新,堅持貫徹“科技賦能回歸金融服務本源,科技與業務共創”的理念,圍繞“成就客戶、創新業務、優化運營、賦能員工”的目標,全面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行業前列的科技核心競爭力。
中金公司緊隨其后,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達到19.0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1.6%,增幅排名目前居于首位。在核心競爭力分析中,中金公司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力”列入其中。中金公司稱,其具有完善的信息技術管理架構和業界領先的自主研發能力,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持續推動業務發展。公司充分抓住中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優勢條件,積極與中國領先的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以數據和技術拓展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
信息技術投入領先行業的還有國泰君安。2022年年報顯示,國泰君安當年信息技術投入為17.99億元,同比增長17.2%;2019年至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復合增長率達到13%。
國泰君安表示,其集團高度重視對科技的戰略性投入,持續推進自主金融科技創新,是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應用的先行者,信息技術投入始終位居行業前列。報告期內,國泰君安在行業內首家完成新一代信創核心交易系統的全面切換,穩步推進道合銷售通、多空收益互換系統、券源通3.0以及企業客戶CRM等重點項目建設,數字科技能力不斷提升。
除上述三家頭部券商外,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安信證券(國投資本披露)6家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也超過10億元。
中小券商意圖“彎道超車”
除了大型券商持續鞏固金融科技領域競爭力外,業內部分中小券商也加大信息技術投入,意圖憑借科技的力量“彎道超車”。
例如,華林證券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達到4.6億元,同比增長32.6%,投入增幅再一次超過30%。據了解,華林證券將“打造新一代年輕化的科技金融公司”作為戰略目標,通過引入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科技研發、數據運營能力與海量資訊,打造新一代證券App。
2022年初,華林證券收購了北京文星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及海豚股票 App,籌建信息技術專業子公司。在完成收購后,華林證券將海豚股票App升級為海豚財富App,全面夯實底層技術。2022年,海豚財富App全渠道下載的客戶數超200萬,華林證券線上獲取的客戶比例超過55%,財富管理線上獲客能力進一步提升。
3月31日,華林證券首席執行官趙衛星在業績說明會上稱,將繼續堅定不移堅持數字化的道路,在兼顧科技轉型和盈利能力的同時,繼續加大數字化技術投入,構建面向未來的線上化、平臺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此外,方正證券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4.55億元,同比增長26.4%,在中型券商中排名居前。截至報告期末,方正證券信息技術人員在職人數341人,其中研發人員250人;其信息技術投入用于夯實基礎設施和提升財富管理、機構服務、投資交易、運營支撐、數據智能、工程架構等能力。
方正證券表示,證券行業錨定業務發展目標,持續打造數字化產品,完善金融科技“新基建”,與業務部門共同探索新應用場景,提升各業務條線和業務平臺之間的對接效率,成為證券公司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向。公司依托股東豐富的生態場景、強大的綜合金融、領先的金融科技和完備的管理機制賦能,持續揚長補短。
信息系統建設仍是核心
歷經2022年的跌宕,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看重。據中證協近期通報數據,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服務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較上年末增長7.46%。
海量客戶如何實現全覆蓋并進行精準服務?這就要靠金融科技的力量。中證協指出,證券行業持續提升信息技術投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為投資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交易服務。2021年全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金額338.20億元,同比增長28.7%,占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7.7%。證券行業持續加大信息技術領域的投入,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證券行業在金融科技資金和人力投入方面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同時在機制創新、新技術應用方面也持續突破,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券商通過加強金融科技平臺的建設,進行智能投顧、智能交易、智能運營等多方面運用,全面提升業務效率、拓展業務邊界、降低業務成本、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以金融科技賦能助力服務升級與業務創新。
今年年初,中證協向券商下發《網絡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提出33項重點工作,包括鼓勵有條件的券商未來三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額不少于平均凈利潤的8%或平均營業收入的6%,有條件的券商積極推進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開展核心系統技術架構的轉型升級工作等。
不過,對于證券公司來說,滿足客戶的交易需求是“本源”,信息系統建設仍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業內時有出現“宕機”事故,引發大量投資者投訴。投?;鸫饲肮紨祿@示,2021年有79家證券公司因交易系統穩定性累計被投訴944次,交易系統穩定性仍有改進空間。
近期,互聯網頭部券商東方財富出現系統故障,出現用戶登錄異常。持倉顯示異常、無法交易等情況。3月31日,東方財富證券被西藏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東方財富證券在網絡安全事件中,存在信息系統升級論證測試不充分、未及時報告網絡安全事件的問題。
西藏證監局責令東方財富證券對此次事件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責任追究,并妥善處置此次事件引發的投資者訴求;并要求東方財富證券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的統籌規劃,充分了解系統架構及內部運行機制,強化研發、測試、上線、升級變更及運維管理,完善應急預警、處置、報告機制,確保信息系統安全平穩運行。
編輯:小茉
審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