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大家好,下周要開盤了。過去的一周交易日,滬指漲0.22%,深成指漲0.79%,創業板指漲1.23%。A股后市怎么走?一起來看看券商老師們的最新看法吧。
坂本龍一去世
據雅虎新聞網等多家外媒4月2日消息,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已于3月28日在東京都內的醫院離世,享年71歲。坂本龍一曾在2022年12月11日以預錄方式推出線上音樂會,演奏《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這場演出也成為坂本龍一最后一次公開演出。
坂本龍一是日本著名音樂家,1952年出生于日本東京,曾以電影《末代皇帝》的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及格萊美獎。
坂本龍一是影迷耳熟能詳的日本音樂家、作曲家和演員,自幼學習古典音樂,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主修電子音樂及民族音樂,他與細野晴臣以及高橋幸宏組建的合成器搖滾樂隊YMO,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對acid house和techno運動有著開創式的影響。盡管他晚年持續與癌癥作斗爭,但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中,直到生命盡頭。
1988 年,他憑借《末代皇帝》成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的日本人。此后的作品還有《荒野獵人》《南漢山城》《你的臉》《 第一爐香》。盡管他晚年持續與癌癥作斗爭,但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中,直到生命盡頭。
2021年1月21日,坂本龍一在社交平臺告知大家,于日前被確診為直腸癌。為什么說是再度呢?曾在2014年時,坂本龍一就被查出不幸患上咽喉癌,在此后長達6年的時間里,他頑強地和病魔抗爭,隨著積極的治療,病情逐步緩解,也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可沒想到了厄運卻再一次降臨在他的身上。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證券:全年第二個關鍵做多窗口料將在4月開啟
一季度,A股分別經歷了價值、成長和主題的明顯估值修復,成長類表現亮眼;展望二季度,全球流動性和國內基本面兩大拐點已基本確立,并將在4月得到宏觀數據和A股財報兩個層面的驗證,疊加外部金融風險與地緣擾動明顯改善,預計A股全年第二個關鍵做多窗口料將在4月開啟,財報業績驅動將取代主題炒作,成為階段性主線,而作為年度主線的數字經濟產業和全球流動性拐點相關板塊將分化或輪動。
一方面,全球流動性緊縮預期下修的拐點已經確立,歐美金融風險與海外地緣擾動也已明顯改善,打開估值修復空間;國內基本面預期上修的拐點也將在4月確立,提升A股配置價值。另一方面,經濟基本面預期將在4月得到宏觀數據與A股財報披露兩個層面的驗證,預計一季度宏觀數據有望超預期,GDP同比讀數在4.5%~5%,一季報將反映業績逐季改善的趨勢。
綜上所述,基本面、估值、風險偏好共振上修的市場環境下,A股料將在4月打開全年第二個關鍵做多窗口;財報業績驅動將取代主題炒作,成為階段性主線,建議關注制造中的新能源、基建、一帶一路出口中的細分領域;年度主線方面,受益于全球流動性拐點的創新藥、醫療基建以及科創類企業將在二季度輪動,數字經濟產業分化下,上游芯片、云計算基礎設施等業績有支撐的細分領域更加受益;年度主線和階段性主線將接力并輪動。
2、中金 | A股:經濟企穩將助力信心回升
3月下旬我們認為A股市場延續近兩月的震蕩整理行情正在接近尾聲,建議逐步布局,滬深300和創業板指等主要指數也有所反彈;上周我們建議“二季度可以積極一些”,從近期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前期我們提及的幾個主要邏輯正在行進之中:1)增長延續企穩跡象,一季度工業企業盈利可能是年內低點,二季度經濟數據和政策環境有望提振市場信心。2)繼續關注產業新趨勢及政策支持領域,二季度泛消費行業的關注度也有望提升。3)海外金融風險事件仍受關注但對資本市場影響有所減弱。
具體配置層面,我們建議繼續關注經濟修復主線,如泛消費板塊中的食品飲料、家電家居、醫藥等;成長板塊方面建議重點關注高端制造,近期人工智能領域關注度仍高,新產業趨勢催化下或有望保持活躍,但估值中樞抬升及交易集中也帶來波動風險;主題方面關注一帶一路、國企估值重塑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如果未來經濟復蘇好于預期,行業基本面邏輯可能重新重于主題邏輯。
行業建議:以經濟復蘇為主線,關注政策支持領域。未來 3-6 個月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如下三條主線:1)基本面修復空間和彈性大,且政策繼續支持的領域,如泛消費行業和地產鏈等;2)關注產業鏈安全、數字經濟等政策支持的成長領域,包括科技軟硬件;3)受益于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企改革等相關主題機會。一季報將逐步披露,建議關注業績超預期的機會。
3、海通策略:好事多磨——23年二季度股市展望
核心結論:①牛市可以分為孕育期、爆發期和泡沫期三階段,22/10底市場進入牛市孕育期,Q2可能階段性休整蓄勢。②二季度的擾動變量:海外美聯儲加息引發的債務風險。國內基本面回升仍需數據驗證。③預計全年第一主線是數字經濟,Q2波折是去偽存真的布局時機,關注黃金階段性機會、消費結構性亮點。
4、“內戰”不止,變化將至 | 民生策略
大盤成長反攻,新舊成長的“內戰”
本周主要寬基中創業板指和滬深300領漲,風格指數中大盤成長表現最佳,“沉寂”已久的公募重倉板塊有所反攻。但從行業上看,并沒有那么簡單:不僅只有公募重倉的消費+電新板塊領漲,而且傳統能源、傳媒和計算機同樣表現不俗。這意味當下市場存在三股勢力:一個代表了過去的核心資產以及高景氣度投資的板塊,一個是代表未來長期通脹中樞上移、產能價值抬升的板塊,一個是代表了未來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產業趨勢的板塊??赡苡捎谶^去參與成長股投資的投資者在不同成長之間切換相對容易,也更容易理解和形成共鳴,因此TMT的行情來得如此猛烈,而以資源、重資產為代表的價值-成長股的“崛起”似乎需要的“戰線”更長。相較于2022年,市場原有穩態結構打破已成定局,宏觀環境變化一旦確認,大的風格切換將勢不可擋。
當下TMT的位置:“內戰”可能遠未結束
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雖然目前國內的AI概念指數漲幅高于海外,但是從市值的絕對值擴張角度看,仍相比海外有較大差距。(2)無論是從估值的位置還是低位股的比例來看,TMT都處于成長內部相對低估的狀態:具體而言,綜合各類估值指標來看,TMT各指標大多處于歷史50%以下分位數;從低位股的角度去看:“腰斬”個股最多的集中于傳媒與通信,而“十分之一”股也集中于傳媒、通信、消費者服務和計算機。(3)從市場存量博弈的角度看,2021年的強周期板塊走勢有一定的參考性:強周期板塊在2020年從屬于茅指數,同樣受到宏觀經濟的驅動,但在2021年2月茅指數大跌調整后,兩者出現背離。到了2021年9月,在強周期板塊的上漲中茅指數跌破前期低點,與此同時強周期的行情達到階段性頂點。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市場的主線既不是茅指數也不是強周期,而是新能源。當下,主流賽道的股價走勢會是比交易擁擠度更好的用于指示TMT行情的指標。
成長股股價可以搶跑業績多久
當下成長股投資者對于新舊成長的核心分歧在于業績:以電新、食品飲料、醫藥為代表的傳統賽道型行業,過去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而對于TMT而言,新的產業趨勢才剛開始,在產品沒有大量滲透之前,要證明業績的持續增長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股價與業績之間就存在時滯。問題在于這個時滯最長是多久:對于TMT而言,2005年以來股價的底部基本上領先凈利潤增速/ROE的底部1-2個季度。這一輪股價底部為2022年Q3,所以歷史規律如果有效的話,行情持續的一個條件是TMT盈利底部反彈要在2023年Q2見到。數字經濟板塊在2023年一季報和中報之間仍有窗口期,往后看反而業績的要求可能會變高。
變盤前夜,新的力量正在凝聚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主要寬基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率處于歷史低位,接近2020年6月,2021年12月和2022年9月的水平。投資者當下對于市場行業板塊的此消彼長的討論固然重要,但是關注是否存在一股更大的變盤力量導致市場風格切換也很重要,目前來看:(1)美國經濟正在重返“滯脹”。一方面,美國3月PMI有所反彈;另一方面,信貸結構上住宅和商業地產貸款以及消費貸反而有所增長,而銀行體系的不確定又在制約進一步緊縮空間。(2)商品即貨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存在解決了大多數資源品空間錯配的問題。但一旦美元持續貶值,商品有可能成為替代美元的中間貨幣,商品的產能價值將會疊加金融屬性而被放大。(3)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資產重估:一方面沙特阿美近期頻頻出手,加強與我國石化產業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國和巴西2023年初簽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旨在促進雙邊的貿易投資便利化。中國大量鏈接資源的重資產行業被景氣度因素所壓制,但是持續在被產業資本和境外資金重估,這可能是缺乏自我增量資金以外的二級市場一股重要的定價力量。
更多地站在下一個場景的一邊
市場不會永遠處在低波動震蕩的狀態,原有穩態結構已經松動,未來宏觀與外力的變化或將會導致市場出現較大的風格切換。我們推薦:能源(油、煤炭),有色(銅、金、銀、鋁、小金屬),重資產+國企央企(煉廠、建筑、鋼鐵),運輸(油運、干散、化學品運輸、港口);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要參與的話,應趁早。
5、浙商策略:十年一輪回,AI+,不止于TMT
AI+:將為傳統行業打開想象空間
復盤13-15年的互聯網,行情不僅局限于電子、計算機、通信等上中游,下游應用端亦有不俗的表現,就互聯網下游擴散來看,線上端的影視、游戲、營銷、教育、金融,線下端的醫療、機器人、自動化設備、汽車,這些是重點領域。
借鑒13-15年的互聯網經驗,立足AI技術特性,我們梳理出“AI+”的兩條行業線索:線上賦能板塊包括游戲、影視傳媒、電商營銷、金融、教育和辦公等板塊;線下升級包括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家電、機器人、建筑、醫療和電力等板塊。
在此基礎上,我們從行業邏輯、估值、盈利等維度對這些板塊進行橫向比較。估值維度,截至2023年3月,AI+板塊估值普遍在10年以來60-70的分位數水平,與萬得全A估值分位數水平(59%)相近,在產業浪潮下仍有提升空間。盈利維度,結合Wind預測AI+板塊普遍在2023年實現盈利反轉,其中電商營銷、影視媒體、智能汽車和醫療2023年凈利潤增速居前,均在140%以上。
AI產業鏈:4月關注一季報前瞻
與此同時,4月進入一季報發酵窗口。我們對AI核心產業鏈進行梳理,并從超預期視角對其進行一季報前瞻。
從超預期視角來看,芯片鏈內半導體設備(82%)、FPGA(67%)和晶圓廠(50%),通信和云計算鏈內光模塊(60%)、光纖光纜(50%),以及數據鏈內數據要素(50%)2023年凈利潤預期上修比例較高,可重點關注。
6、中泰策略:交易集中度歷史極值下 如何把握成長股高低切換的投資機會?
對于此前市場主線數字經濟而言,我們認為其仍可能是全年跨年度級別市場最重要的主線之一,但短期而言,相關板塊或有較大的調整風險。近期TMT板塊成交額占比創歷史極值,情緒與去年7-8月初新能源板塊有相似之處,且鑒于當前市場流動性環境、業績兌現速度以及上市公司技術突破仍與2013-2015年TMT主線行情時有較大差異,因此短期或難實現類似2013-2015年TMT持續突破的行情。相對而言,新能源反彈或在4月擁有不錯的交易機會。從短期來看,后續監管政策或有助于緩解市場當前對新能源板塊最大的擔憂:產能過剩與內卷。從中長期來看,當下更高規格的監管政策立足于國家長期戰略下的產業鏈格局重塑,故各產業鏈本身已有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的央企龍頭或復制18年地產央企龍頭與21年電信運營商的經驗,在產業鏈上利潤分配與話語權的地位將不斷提高。
7、西部策略:交易擁擠度見頂后市場怎么走?
1)擁擠度達到極值可能是擁擠行業將發生短期回調的信號。當前的擁擠度已經超過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達到極致水平,當前熱門行業的電子、計算機等下一步可能面臨一定的回調。2)大環境為擁擠行業的回調定下基調。當前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外部風險暫時穩定的情況下,A股市場大幅回調的概率不大,回調可能帶來合適的投資時機。3)回調之后,業績基本面是下一步行情的風向標。如果行業基本面能夠在后續的季報或高頻數據中得到兌現,即使是較為擁擠的行業,后續仍有再創新高的機會。
年報季報窗口臨近,市場正在迎來基本面的回歸。短期來看,隨著交易擁擠度達到極端水平后逐步回落,疊加業績披露窗口期的臨近,基本面將成為影響四月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中期來看,隨著國內經濟修復行業分化收斂,海外利率中樞的長期預期逐步修正,疊加金融改革推進對于傳統行業的估值提振,價值風格的回歸仍是大勢所趨。建議配置:醫藥中消費屬性較強的消費醫療、中藥、藥房、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和線下經濟修復相關度較高的食品飲料,酒店機場,餐飲旅游等,地產鏈上的家電,建材,輕工,工程機械等行業;消費電子中的存儲、面板等細分行業。
8、中信建投策略:季報期再平衡
●核心觀點
TMT板塊波動加劇,數字經濟和“中特估”兩大主題均出現分化特征。經濟從快復常轉向慢復蘇,海外風險偏好有所改善。一季報行情徐徐展開,TMT板塊內部切換輪動仍將持續,重點關注電子、游戲、地產鏈、軍工、醫藥等。
●TMT板塊波動加劇,兩大主題分化
TMT板塊虹吸效應減弱,波動加劇,兩大主題均出現分化特征。板塊成交額占比快速突破近一年的90%分位,超過40%,接近19-20年5G產業周期推動下交易熱度的歷史高位,這種強勢在本周有所逆轉。兩大主題稍有休整,市場進入四月決斷。兩大主題階段反轉的跡象愈發明顯,隨著市場進入一季報披露期,市場漸趨理性,關注點重回基本面。
●國內經濟慢復蘇,海外風險偏好走好
國內基本面高頻數據驗證經濟從復常的脈沖式轉向平穩復蘇。貨幣政策偏寬松,上周開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開啟大額資金投放,3月27日-3月31日央行公開市場共有3500億元逆回購到期,且四月政策可能仍有加碼預期。SVB事件影響最大階段已過,海外風險偏好有所走好。美債收益率快速下滑后轉為震蕩,標普500波動率指數逐漸回落,避險情緒有所緩解,黃金價格強勢上升趨勢開始放緩,復蘇預期再起,原油價格走高。多國尋求擺脫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和其帶來的束縛,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程。
●季報關注度上升,配置再平衡
面臨季報披露期,相比之前市場短期業績因素影響權重將有所上升?;仡?010年以來4月季報期期間,當年盈利預期調升超5%的個股平均可獲得2%以上的超額收益表現,且超額收益與盈利提升幅度呈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前期回調充分且業績有望超預期的消費+新能源細分有望迎反彈。中期維度上,分子端一季報奠定多類板塊全年業績低點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圍繞基本面中期改善方向做好再布局,繼續關注產業+政策趨勢催化的TMT、3月以來基本面數據明顯改善的地產鏈(消費建材/家居/家電)、醫藥板塊等。
行業關注:電子、游戲、地產鏈、軍工、醫藥等。
9、中銀證券:新舊賽道結構切換助推TMT科技強趨勢
宏觀和產業趨勢已成,新舊賽道結構切換助推TMT科技強趨勢。首先,內、外部流動性趨于寬松是宏觀的主基調。貨幣條件寬松是科技股發動趨勢行情的必要條件之一,比如金油比上行階段的14-15年和19-20年。其次,海外AI科技映射與國內數字經濟政策共同促成科技產業趨勢,形成算力基礎設施-硬件-軟件應用-商業模式為主的軟硬科技閉環。最后,市場微觀結構變化,機構新舊賽道配置切換。以新能源為代表的舊賽道估值回落,以TMT為代表的新賽道估值提升。當前TMT行業仍處在第一階段整體拔估值過程,在科技行業基本面趨勢拐頭向上的預期,業績分化或造成行情分化,但不構成板塊大幅回調的壓力。
二季度行業配置策略,科技為先,兼顧消費。1、科技周期向上進程依舊延續,軟硬科技交替上行。受益科技周期上行,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引領的TMT行業:通信(光模塊、運營商、數據中心產業鏈)、計算機(算力產業鏈、應用軟件、信創)、傳媒(游戲、AIGC)、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面板)。2、受益于美債收益率趨勢性下行的消費品:食品飲料(白酒、啤酒、調味品)、醫藥等;以及受益于消費場景復蘇,有望迎來第二波業績驗證行情的線下消費:旅游、餐飲、酒店、交運等。
10、廣發策略:本輪“AI+”行情可能小荷才露尖尖角
政策反轉:除了央國企重估再加杠桿,數字經濟AI+同時也是困境反轉的交集,我們數字經濟系列報告提示“三大預期差→三大趨勢→三大投資線索”、數據要素&數字基建兩大基石,并判斷AI是技術的革命性突破,AI將是數字技術催化的新一代“場景革命”。借鑒當年“茅指數”和TMT交易熱度迅速上升期的經驗,僅因交易層面導致趨勢下行的概率并不大,預計“估值填坑”繼續?;凇凹夹g革新引發場景革命、內外催化劑加持、海外宏觀環境、國內宏觀環境、股市流動性”五大相似點,本輪“AI+”類似13年的“移動互聯網+”:(1)本輪“AI+”的第一波上漲波動加大但趨勢未變;(2)類似行情下,行情的首次回調幅度并不大;(3)中長期來看,行情空間較大,時間跨度較長,且“盈利印證”重要但并非行情持續性的決定性條件。我們認為本輪“AI+”行情可能小荷才露尖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