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正式迎來閉幕。
在昨日的主論壇上,比亞迪王傳福、華為余承東等高管的輪番發言,引起了全網關注,而今日的分論壇同樣引人注目,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分論壇上,來自政產學研企各界的代表,圍繞著如何鞏固中國電池產業優勢地位;把握全球機遇,培育世界級電池企業;完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動力電池價格有望進一步下探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占到全球銷量的61.2%。
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規劃目標。同時,新能源汽車供給質量不斷提升、產業質量不斷優化,進入了全面市場化的拓展期。
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升溫的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轉型陣痛,特別是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暴漲,給身處產業下游的整車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為此,不少企業頻繁調整終端售價,以應對上游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同時,也有不少車企主動向上游布局,買礦、造電池,成為了車企的被迫選項。
最近一段時間,碳酸鋰價格下行,給新能源汽車降本和盈利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表示,碳酸鋰實際成本在3萬元/噸左右,預計價格還會進一步下降,未來下探到每噸10萬元以下也不是不可能。
此外,王瑀表示,近期的降價潮也對電池供應商帶來了影響,今年上半年存在一些悲觀情緒,但市場不應這樣大起大落,隨著資源不斷整合,未來的發展會逐漸向好。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也認為,電池成本下降是大勢所趨。
“可以將整車成本拆解來看,目前整車60%-70%的成本是電子成本,其中電池占據約20%,回望10年前,1度電的成本是3500元,也就是3.5元每瓦時,而今天的磷酸鐵鋰電池包大約是0.6-0.7元每瓦時,即1度電對應600-700元,10年后,電池成本完全有可能下探至1度電300元”。
朱江明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同等續航里程的電池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綜合判斷,未來10年,像零跑C11這個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將從原來的15萬元降至5萬元。
電池行業要向國際化發展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動力電池價格的波動是短期的,做好動力電池的技術突破,培育世界級電池企業才是當前整個產業需要重點思考的長期課題。
圍繞著上述話題,王瑀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提出,動力電池從“有”到“好”要做好4件事。
一是做實續航里程,電池寶電量需提升超過25%;
二是消除充電焦慮,10分鐘充電續航超400公里;
三是降低電池包成本至100美元/KWh,加快鈉電池產業鏈的建設,支持下一代鈉電池材料的研發;
四是少依賴鈷、鋰金屬等稀缺資源,開發無鋰和無鈷動力電池。
此外,王瑀還提出,要對電動車實施“限期退役”制度,比如規定10年或者15年退出市場,以避免動力電池造成起火等不可管控的風險。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則認為,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不能僅局限于國內,還要實現國際化發展,在全球制造、全球服務、全球合作等方面,中國電池企業不要在全球依然采取下不封底的方式,要將自身定位于可信、可靠、和諧發展。
“中國企業之間競爭起來是從來不手軟的,但是如果我們在全球其他地方依然采取這種下不封底的方式,其實并不好,我覺得我們要有一點紳士風度?!眲⒔鸪杀硎?,做鋰電池需要長期主義,不可能一夜暴富。
據了解,目前億緯鋰能在堅定走大圓柱、大鐵鋰動力電池路線,公司研發的4695大圓柱電池將于今年量產交付。
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張小聰也認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要尤其重視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此外,未來需要極限制造來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要加快電池回收利用,不能依賴礦山開采。
如何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動力電池產業鏈長,波及范圍廣,對于電池企業而言,在滿足下游需求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在2023百人會論壇上,這一話題也成為了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認為,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擁有量超過1300萬輛,占世界新能源汽車總量的一半以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會更快,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因此特別需要產業界加強技術研究,不光是要解決瓶頸“卡脖子”技術問題,還要從源頭上來實現超越。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認為,要實現對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在研發階段保障質量,構建電池智能制造數字化平臺,實現對產品的個性化、協同化、敏捷化設計;二是通過關注電池質量一體化數字平臺,實現對動力電池從研發、制造、到售后服務各個端口的質量管理;三是通過大數據保障平臺,對動力電池使用階段的運行數據、車輛保養、OTA等進行動態管理。
責編:張騫爻
校對:姚遠